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李国政的博客

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日志

 
 

当年秋收后生产队的场院  

2013-09-14 10:35:05|  分类: 散文汇编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当年秋收后生产队的场院

李国政

农历白露过后,接近成熟的稻谷铺满田野,看到遍野庄稼不由想起当年生产队的打谷场。麦收后在靠近村边的麦田里,用拖拉机拉着犁耙把十公顷左右土地翻松耙平。把地面土块全部粉碎,洒上一层被压软的小麦外壳,社员赶着前后串连在一起的十几个马拉的石碌碡进行地面硬化,直到基本平整不渗水为止。这样形成的专门用来秋粮脱粒的场地称之为场院,也就是打谷场。

在旧中国与新中国建国初期,东北松嫩寒地黑土平原上地广人稀,农村前一年用过的场院上基本不种农作物,麦收前农民进行重新碾压硬化,称之为“溜场院”。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由于人口总量急剧增加,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很多生产队上年用过的场院春天进行耕翻种小麦,麦收后再改成打谷场,习惯上还称为“溜场院”。

农历秋分以后,队里把收割的谷子、黄豆、糜子、高粱、玉米等谷物堆垛摆放在场院四周。社员忙完地里农活,几乎全到场院里进行脱粒作业。有的生产队基本是昼夜劳作。各种谷物分别轮流脱粒,把带着籽粒的秸杆平铺在场院中间形成一个圆环形,社员赶着前后串连的十几个马拉的石碌碡在上面奔跑,通过碾压践踏把籽粒与秸杆全部脱离,然后再把混杂在一起的秸杆与粮食籽粒分离,扬去粮食中夹杂的土尘与秸杆碎屑。通过这种脱粒农活几十个社员要把在近百公顷耕地上收获的农作物全部搞定,要忙一个多月时间。连夜劳作时多记半日或一日工分,队里有时供一顿夜宵。

当年在广亵的松嫩平原上,这种场院和秋后脱粒场面遍布各地。一九七四年八月到一九七六年八月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曾有两个秋冬之季在队里场院上劳作,从事这种农活场面与过程常萦绕脑海中。一九八四年黑龙江省农村实行包干到户后,生产队时期那种秋冬之季的场院成为了历史的记忆。

                                        二0一三年九月十四日

  评论这张
 
阅读(463)| 评论(4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