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李国政的博客

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日志

 
 

桥头赋  

2017-05-31 18:39:20|  分类: 散文汇编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桥头赋

李国政

一九七八年三月二十日,来牡丹江农校大学班学习与桥头结下不解之缘。报到当日于牡丹江火车站前坐公共汽车在水泥厂下车,到旅途终点站得知农校在两公里之外牡丹江桥桥南。一位水泥厂的好心人看我是背着行李的学生,委托一个家住农校的中学生帮忙做向导。到校后班主任李玉芝老师热情接待了我们,先认识的同学有朱贵堂、张弘强、王建南、姜国忠和陈月梅等人,开始了新的学习与职业生涯。

在温春牡丹江公路大桥南端有一村子叫桥头村,如今人们还习惯地称为小屯。当年这个村归属宁安县范家公社,也称这个村子为范家小屯。人们把附近几平方千米的区域,统称为温春桥头。当年交通运输条件不好,放假回家或外出办事大多到两公里外牡图线上的温春火车站坐火车。如今21路公共汽车终点站移到农校院内,隔十五分钟有一对班车与火车站对发,为无人售票车。逢周末或节假日师生外出人数增多,增开班车随时调整。牡丹江市区开往宁安县城的客车在桥头站点招手即停,出行便利程度与三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母校现在的学习条件可谓高楼耸立,设施齐全,林荫映翠,现代大学校园风貌展在面前。

温春桥头的地域特点是在农校周围除有牡丹江农科所和小屯外,其余是广亵的农田、原野与峰峦。风光旖旎,景色秀丽,如今仍被誉为“最适合学生读书的地方”,当年课堂学习之余在江边农田进行除草、割玉米、收红薯和栽树,是必须完成的劳动课项目。走过江桥去攀山、踏青,到温春镇办事,桥头是经常逗留、驻足和行走过的地方。在桥畔牡丹江边沙洲上练习游泳,端午节在江畔濯足,在江堤上侃山与赛诗,留下许多难以忘怀的故事。课余时间在江边散步,走上大桥观风赏景别有一番情趣。三十多年前一位师弟在桥边写过一首诗:“桥下浪叠浪,空中白云飞,牡丹江边上,洗衣舞棒棰。”成为同学诗词中上品佳作。当年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班级诸位师哥师姐、师弟师妹参与水平及团队精神至今仍为佳话。

在完成课业学习任务过程中,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生产实习,累计时间近一年。去密山县双胜公社、山市奶牛场、宁安县石岩公社和省县区划办等地方或部门实习,桥头都是出发点与终点站。在实习过程中进行农村生产队经济核算、国营农场财务分析、农村三级核算单位收益分配、农村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等经济问题分析与处理,体验实际工作过程与方式深受裨益。

一九八二年一月走向祖国四面八方踏上人生新的旅途,如今参加建设的祖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桥头作为一段至关重要学习生活过程的地标和牡丹江畔峰峦一起岸然屹立。这里依山傍水,是牡丹江流域著名的风景区,人称塞北江南。在这里学习、工作与生活三十多年,已经成为人生的第二故乡。不会忘记在后半生,这里是我们这些青年学子精神、学习、工作与事业得到升华的地方。

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日写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温春镇

  评论这张
 
阅读(276)| 评论(7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